兴安盟农牧局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盟农牧局 发布日期:2021-11-13 15:34:21 点击量:
分享
下载本页 打印

盟人大工委:

     2021年以来,兴安盟农牧局坚决贯彻落实盟行署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改革积极落实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力有序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 坚持规划引领,大力推进产业振兴。

     组织精干力量,编制完成《兴安盟农村牧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完成《兴安盟农业产业振兴规划》,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狠抓大米玉米产业“双百双千”工程、奶牛肉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大力培育“米菜果油糖,猪禽马牛羊”十大优势产业,带动全盟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优质农畜产品保障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好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及时分解下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任务,并列入粮食安全旗县长责任制考核内容,压实责任,为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提供了保障。今年全盟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777.1万亩,较上年增加了5.8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61.83万亩,较上年增加55.43万亩。结合全年农业生产总体形势,经初步测算分析,预计今年粮食产量135.26亿斤,较上年增长6.86亿斤,可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我盟的粮食产量127亿斤的目标。截至10月末,全盟牲畜总头数973.4万头只,同比增长10.64%。肉羊产业发展已纳入自治区十四五肉羊产业集群建设中,羊存栏797.2万只,同比增长6.07%,优质肉羊改良示范带已基本形成。全盟生猪存栏56.3万口,同比增加71.21%。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08个、存栏生猪30.8万口。全盟天然牧草产量预计将达到45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人工饲草种植面积194.24万亩,总产量将达到455万吨。同比增长49.1%。禽饲养量3000万羽,同比持平。日处理原奶2000吨的加工厂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全盟荷斯坦奶牛标准化规模场达16处,日产生鲜乳约300吨,均向乳品企业销售。改造提升中小奶畜场233家,奶制品加工作坊15家。二是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两米两牛”“双百双千”“双百千亿”工程。全年水稻种植面积137.39万亩,打造万亩水稻综合示范基地21个,其中集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综合种养模式为一体的稻旅融合示范区7个,以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示范、标准化生产为主,展示稻鸭、稻鱼、稻蟹共育的稻田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为主的示范基地8个,严格管控生产环节,落实有机水稻标准化种植基地6个。今年我盟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219万亩,其中粮饲兼用青贮型玉米种植面积168万亩。 截止11月1日,137.39万亩水稻已全部收获完成,玉米目前已收获950.38万亩,进度为77.96%。2021年我盟肉牛存栏已突破100万头大关,同比增长28.81%,创下了历史新高。全盟肉牛标准化规模场达445个。全盟现有肉牛加工企业12家,设计年屠宰能力61.2万头。奶牛存栏12.7万头,其中荷斯坦奶牛4.8万头,同比增长50.91%。全盟新建万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牧场4座,养殖规模7.7万头,已进场奶牛2.18万头。将产业指导员队伍由原来的1041人调整充实至1426人,确保自主发展产业脱贫人口产业发展指导全覆盖。依托全盟产业扶贫专家组和农牧业专家团队,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结合全盟产业扶贫实际和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产业指导员培训,目前,共培训产业发展指导员1518人次,切实提高了产业指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指导能力。指导各旗县市完善了产业指导员管理、保障、激励及考核等制度,各地产业指导员考核办法相继制定并实施,产业指导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截至目前,全盟产业指导员共入户3.98万户次,帮助脱贫户优化产业3310人次,帮助落实政策4942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0754人次、建立产销关系1817人次。三是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有序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普查与收集行动、第三次全区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在自治区农牧厅的统一领导下,盟旗两级农牧部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力、有序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普查与收集行动、第三次全区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为保障工作落到实处,我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普查工作专班、专家组和各旗县普查工作小组。为保障此项工作的专业性、连贯性,成员来自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且老中青相结合,职责任务明确到人且不随编制变动而变化。通过这一举措,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保障了普查与收集工作的顺利推进。全盟共收集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202份;承接执行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分任务,建立一个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种植试验点,生物育种新品种耐除草剂抗虫效果明显。2021年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胎多羔肉羊种质创制与标准化、低成本饲养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已获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推荐项目。四是强化现代农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深入贯彻落实区盟“一号文件”和农牧业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夯实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基础,科学配置农业资源和农机装备要素,突出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农机化补助政策项目引领,不断强化稳产保供机具供给及高端、复式、智能机具应用,扎实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生产等工作,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持续为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奠基蓄力。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落实落细旗县市农机补贴工作任务,指导各旗县市严格落实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扎实开展春、秋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工作。全盟累计共免疫牲畜2757.9万头只,家禽755万羽,加强布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实际完成布病监测18.9079万头只。共选派369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59个乡镇、868个嘎查村,根据农牧户实际需求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五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按照盟委农村牧区会议和全盟农牧局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两米”“两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米产业“双百双千”、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为引领,坚持发挥优势、重点突破,聚焦业已形成的区域优势品种,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持续推动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农业部“2021年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中,我盟扎赉特旗、科右前旗大豆产业,突泉县、科右中旗肉牛产业分别承接自治区“内蒙古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大豆产业集群”项目,成为承接2021年内蒙古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的5个盟市中,唯一一个共同承接2个优势特色产业项目集群的盟市。 通过与农牧厅积极沟通争取,我盟奶、肉羊、肉牛、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蔬菜、饲草料、大豆、粳稻和马共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正式纳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规划(2021-2025)》,位居全区各盟市第一位,为十四五期间兴安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六是强化品牌化引领作用。今年年初,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内政办发〔2021〕9号)要求,为加强我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品牌价值,增加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兴安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聚焦兴安盟十大优势产业,即“米菜果油糖、猪禽马牛羊”优势特色产业,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以“兴安盟大米”为核心,着力打响“兴安盟牛肉”,积极打造“兴安盟羊肉”、“兴安盟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深度实施兴安盟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新打造2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20个企业品牌、30个产品品牌。七是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一是认定备案。组织各旗县市积极开展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备案及家庭农牧场认定工作。二是示范创建。积极开展各级示范社、示范家庭农牧场创建和规范化农牧民合作社评定工作。三是项目扶持。积极向上争取并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农业发展资金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工作项目。制定《兴安盟2021年度中央财政扶持农牧民合作社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兴安盟2021年度中央财政扶持家庭农牧场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兴安盟2021年度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四是培训指导。结合业务工作,盟本级实地走访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150余家,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扶持政策,指导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主体管理运营模式等。全盟工商注册农牧民合作社达到了7586家。认定家庭农牧场总数达到3149家,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系统管理的各类农牧业生产规模经营户总数达到3.6万户;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总数达到855家。全盟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0家,自治区级示范社77家、自治区级精品社20家,盟级示范社120家,规范化合作社741家。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牧场50家,盟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80家,旗县市级示范家庭农牧场459家;成功申报扎赉特旗为国家级农牧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旗县推进试点。

  • 积极推进生态振兴,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是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盟农村牧区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以后每年春<3月中旬开始>秋<11月初开始>两季各开展一次集中行动),以“五清”(清垃圾、清庭院、清河沟、清田园、清道路)为重点,以“五有”(有管护制度、有管护队伍、有设施设备、有经费保障、有奖惩措施)为要求,以“五化”(净化、美化、绿化、规范化、常态化)为目标,通过集中攻坚、完善机制和习惯养成,推动嘎查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经盟委农牧办牵头,2021年全盟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整治行动将于11月1日正式启动,《全盟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已经印发至各旗县市及相关单位,已经建立盟、旗、乡三级领导包联机制,充分发挥好帮扶单位作用,计划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盟农村牧区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二是全面推进户厕排查整治。2021年,全盟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由盟委农牧办牵头,对2013-2020年期间财政资金支持建设的农村牧区户厕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截止目前,盟委农牧办、农牧局组织开展四轮实地督导、印发四个通报,组织召开四次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起草印发多个相关文件推动此项工作。要求旗县市及相关责任单位,能立行立改的必须按时完成整改,不能整改的也要有相应措施计划。经排查,全盟发现问题户厕17615座。其中,农牧系统排查出问题户厕5555座,占本系统所建全部户厕40489座的13.72%。截止10月25日,全盟整改完成11626户,整改完成率66%,农牧系统排查出问题的户厕已全部整改完毕。三是持续开展“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专项行动。以户和村为基本单元,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和家风文明建设一体化推进,形成由户到村、由镇到县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梯次推进的美丽乡村发展格局,推动实现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全面优化,庭院经济蓬勃发展,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使美丽乡村成为兴安盟的靓丽风景线。各旗县市分别出台了相应实施办法,常态化推进专项行动,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近三年来,乌兰浩特市共评选示范村29个、示范户3600户;科右前旗共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镇1个、美丽庭院示范村91个;科右中旗累计评选出示范村77个。四是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黑土地保护建设。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内农牧建发〔2021〕3号文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下达2021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要求,我盟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55.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25万亩),分别为转移支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3.5万亩(其中旱作高标准农田13万亩)、农业生产发展专项高标准农田12万亩(为扎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项目已完成勘测设计,即将全面开工建设。二是落实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今年自治区下达我盟保护性耕作任务321万亩,目前已完成329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2%;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2281万元,已全部下达至旗县;建设高标准县级应用玉米基地5处、小麦基地1处;乡级玉米基地15处、小麦基地5处,设置玉米—大豆轮作保护性耕作效果监测点1处、玉米效果监测点3处。五是加强农业四控,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积极控肥增效,全盟集成推广有机无机相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型肥料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高效施肥和土壤改良培肥技术模式达到化肥减量目标。积极控药减害,推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配套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病虫害监测预警、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替代、现代大型植保机械服务等技术模式。为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更换高效雾化喷头5000套。计划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50万亩,绿色防控面积550万亩。积极控膜提效,今年全盟农作物使用地膜覆盖面积40.4万亩,农膜使用量1913吨,占播种面积的1.45%。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推广面积达73.6万亩,减少覆膜种植面积10%以上。通过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等工作措施,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研究3000亩。使用量16.3吨。积极控水降耗,推广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148.62万亩,推广水稻旱作技术5.1万亩。六是大力开展农牧业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2021年科右中旗、突泉县被列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乌兰浩特市为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171万元,拉动地方投资4000万元。全盟秸秆饲料化利用415.5万吨,为养殖业扩大规模增加了饲料来源。秸秆肥料化利用71.2万吨,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耕地地力。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减少了露天焚烧,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大力推进畜禽粪污物资源化利用。全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主体共333家,其中养殖户318户、沼气厂2家、有机肥厂8家、无害化处理厂4家、屠宰场1家;项目总投资4.1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3亿元、自治区投资0.2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0.3亿元、自筹资金2.18亿元。目前,已拨付中央及自治区资金1.16亿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7%,规模场装备设施配套率达98%以上。七是积极发展渔业生态养殖。培育和引进绿色生态特色品种,翰嘎利水库实施以鱼治草工程。依法加强对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 坚持试点示范引领,持续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

     年初以来,各地按照《兴安盟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实施方案》要求,围绕全面推进绿色产业提质、美丽乡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善治乡村推进五大行动,扶持重点、循序渐进。2021年在原有基础上,接续打造150个乡村振兴样板区重点嘎查村,截止目前开工建设项目124个,投入资金3.5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经验和建设成果的乡村振兴样板区,示范引领全盟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有效实施。

  • 加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021年积极组织、协调、指导各旗县市和盟农牧场管理局结合当地农牧业实际,有序组织农牧民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及开展2021年农牧民教育培训储备学员遴选等工作。重点从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返乡创业农牧民等人群中挑选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内容为开展系统化培训交流,重点围绕科学认知转基因作物、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技术、智慧农业、农牧业生产“三品一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全盟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班14期,其中养殖业7期,种植业5期,农机手专题培训1期,女农牧民专题培训1期,各培训班均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截止目前全盟累计培训高素质农牧民11264人;积极组织开展农牧民返乡创业培训,增强农牧民实用技能,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共培训农牧民2167人。

  • 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关系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对保障农牧民权益、盘活农村牧区资产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完善乡村治理、推动农村牧区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局指导全盟各嘎查村及留守处完成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各嘎查村依法依规执行“村账乡管”制度,监督嘎查村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条例等规定流程进行财务处理,完善村级财务会计制度,落实民主理财、执行财务公开;组织开展各旗县市开展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年度清查工作。二是推进农村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改革,有利于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经营模式、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早日实现,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组织各旗县市切实加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合同及经营权证管理,持续开展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积极探索解决暂缓确权问题,力争做到“应确尽确”。推进农村牧区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各旗县市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推广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开展经营权流转合同备案,加强经营权流转监督管理,切实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化水平不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一二三”产业融合还不到位,家畜品种改良开展还不均衡且标准化规模养殖进展缓慢。现代农牧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够稳定脱贫的基础还不够牢靠,农牧民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动物疫病防控阻力较大,旗县市级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设施装备不足,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医疗卫生津贴发放不到位,技术人员短缺,技术水平不高。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将继续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总抓手,坚决贯彻落实盟委盟行署关于农牧业农村牧区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两米两牛”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兴安盟大米品牌、玉米精深加工、肉牛全产业链体系及全国高端奶业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化品牌化水平提高农牧业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使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夯实农业基本盘;扎实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培训等项工作,积极推动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农牧民培训工作,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全盟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地 址: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党政大楼电话: 0482-8266637(工作时间)传真: 0482-8266602(工作时间)Email: admin@xam.gov.cn

兴安盟行政公署主办政府网站标识码 1522000001蒙ICP备05002755号-2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009号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5 www.xa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