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兴安

我盟迎新春庆佳节活动丰富多彩

来源:兴安日报 作者:记者 赵烨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1日 09:22
分享
下载本页 打印

 

 记者  王永生  摄

  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迎新春庆佳节活动在全盟展开,逛展会、看烟火、赏灯会……人们在活动中品味年俗文化,感受浓浓年味。随着活动热热闹闹的开展,不仅兴安人炽热的热情得到了良好的传递,也为全盟乃至周边百姓的文化生活开了一个好头,随着更多迎新春活动的陆续展开,让更多人品味到年俗魅力的同时,也会感受当地特有的文化。

  异域展会品年俗

  春节前夕,连续5天的蒙古国民族用品展销活动搅热了科右前旗年货市场,有不少群众被吸引过去购买。三排商铺按种类归纳,有化妆品、靴帽、蒙古时装、骨雕艺术品、银饰品、手工编织品,琳琅满目的传统、现代特色商品等。展销厅内,王女士一边摆弄着手中的毡鞋,一边和来自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客商苏布都交流,尽管两个人的交流大部分通过手势进行,最终还是完成了交易。王女士给小孙女买到了称心的蒙古毡鞋,苏布都也卖出今天的第8件商品。通过身边蒙古族群众的翻译,苏布都说:“我们来到美丽的科右前旗,这里的人们很热情,让我们有一种在家的亲切感。特别是前旗这样一个有着浓郁蒙古族文化的地方,他们对我们的商品非常感兴趣,从今天顾客的消费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得到。”

  随着中蒙贸易交流开通,来自蒙古国的传统民族商品也进入前旗,蒙古国客商开始频繁光顾这里,甚至直达乌兰毛都苏木进行民间贸易活动。在他们所经营的商品中,传统民族商品和工艺品占了多数,其中以靴帽、皮草、羊绒衣、民族服饰、银饰件、手工艺品为主,也有副食品、奶制品、骨雕等等,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蒙古族牧民消费者的青睐。

  灯海人潮年味儿足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逛灯会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在新春佳节寄托愿望、祈祷丰年的盛事之一。春节期间,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分别开启了新春灯会亮灯首秀,成为当地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突泉县灯会活动当晚,亮灯仪式在灯会现场闪亮开启,以新年篇、幸福篇、卡通篇三大板块活动为主题,包含10个大型灯组和2个光雕工艺,与四周树木亮化交相呼应,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展现彩灯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带给现场群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各式各样的花灯均以表现“中国梦·幸福突泉”为内在元素,突出展示突泉县独有的文化魅力,其中以大门花灯为主题的花灯是此次灯会的入口,以红色为主基调的大门花灯,寓意着30万泉城人阖家团圆、红红火火,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圆满。

  “我在呼和浩特上大学,前几天放寒假刚回来,听说县里第一年举办灯会,就赶紧跟家人一起来观赏,这些灯很漂亮、很有年味。”大学生曹雪开心地说道。“金猪送福”主题灯区展以今年生肖属相 “猪”为主,惟妙惟肖的可爱小猪,通过匠人们的精心打造将小猪的喜庆神态展露无遗,把美好寓意和满满“猪”福凝结其中,小猪的灿烂笑容让现场观看灯会的群众拍手称赞。传统正宗的民俗表演,热情洋溢的夜场狂欢趴,欢快热闹的穿越快闪秀,火力全开的主题项目,给在现场的群众留下了一次难忘的欢乐体验。

  集市年味儿正浓

  中国人关于新春的记忆,往往浓缩在一串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一团软软糯糯的棉花糖、一个造型精巧别致的糖人、一盘热腾腾的水饺……赶大集、买年货、过大年是老百姓一年之中最盼望的事。年关将至,如何让村民们过上一个年货丰裕、欢乐祥和的大年?如何帮助刚刚脱贫的村民销售掉农副产品、传播乡土品牌增加收入,稳固脱贫成果?如何利用明水河地缘优势打造林区、牧区、农区“三区”结点,实现多元商品集结、融合、流通态势,培育地方特色商贸业?春节期间,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的大集给出了答案。

  长长的集市有55个摊位,新杀的年猪、家养的笨鸡、土鹅,零食百货、衣服鞋帽、蔬菜水果、礼花鞭炮等应有尽有。贫困户自己进山采集的纯天然的蘑菇、木耳、桦树茶等山货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阿市进口免税店展销的异国他乡的美食美酒,为大集添了一抹异域风情。购买年货的同时,还可以领到阿市旅游局免费发放的景区门票,让赶集的人们真真正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浓浓的年味飘满街头巷尾。

  热热闹闹的集市,丰富齐全的商品,兴高采烈的人们,红红火火的生意,商家忙忙碌碌,群众欢欢喜喜。前来赶集的群众说:我们来这儿不仅仅是为了置办年货,更是因为这里热闹、有看头,趁着购买年货,能和亲朋好友一起感受“年味儿”,而且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品尝到牧区的奶食品、周边地区的鸡鸭肉等特色美食,这样转一天都不觉得累。

地 址: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党政大楼电话: 0482-8266637(工作时间)传真: 0482-8266602(工作时间)Email: admin@xam.gov.cn

兴安盟行政公署主办政府网站标识码 1522000001蒙ICP备05002755号-2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009号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5 www.xa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